十送红军(歌词)
1、送红军下山 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棚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送红军到山 山上包谷金灿灿,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红了天。红军过了坡 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够捎书信,鸿雁飞到天涯海角。
2、《十送红军》歌词完整版如下: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三送红军,到拿山,山上包谷,金灿灿。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洒下的种子,红了天。
3、歌曲《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
4、十送红军歌词 歌词内容:一送红军到路上走,难舍亲情化成悲泪抛;第二远离开乡亲们望明月千里寄故乡。三送红军情深厚,何时再见面诉衷肠;四送红军血染衣,军旗飘扬斩敌寇。五送红军过长岭,号角吹响战斗起;六送红军渡长江,浪高波急壮志扬。
5、镇巴歌谣《十送红军》词: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红军啊!恩情似海不能忘。
6、十送红军歌词完整版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满呀满山岗。二目送红军渡江边,红波白浪多起伏险。一心想要去送别红军后把衣裁剪啦,缝制一件新衣给亲人穿上。三送红军上大道,路难走险阻崎岖不易行。山高水远难关重走,我们紧紧跟随着亲人去。四顾望里想亲朋脸含愁和哀思面带愧啊。
红色娘子军序曲管乐总谱简谱
1、翻开《红色娘子军》总谱的序曲,管弦乐队阵容被分为四大板块。从上到下,依次是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弦乐组。木管组由长笛(FL)1和双簧管(Ob)1和单簧管(CL)1和大管(Fag)1和2组成。
同头换尾的例子
1、同头换尾的例子有:《三十里铺》、《玛依拉变奏曲》、《七色光之歌》、《摇篮曲》等。同头换尾:同头换尾,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用现成的音调作基础,把调性转换作为一种发展旋律的技巧,使乐曲具有一种新的韵味,但在调性转换时,尽量不改变原调的基本风貌。
2、换头合尾 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即“换头”),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即“合尾”),这样的创作方式称之为 “换头合尾”。同头换尾 在每一段乐句的前半段,旋律节奏等保持不变,在后半段进行主题音乐的变化。
3、主要特征为同头换尾,同尾换头,装饰重复,节奏伸缩重复4点:同头换尾,旋律在变化重复时,只有尾部有变化,其余部分都保持原样。如歌曲《长城谣》这两个乐句只是在尾部改变了几个音,便使音乐既有变化,有保持了统一。同尾换头,旋律在变化重复时,只在开始部分有变化,其余部分保持原样。
4、同头换尾:是乐句前半段保持不变,在后半段进行变化。模进:亦称移位。这一手法即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的高度都不相同者谓之。